《时空航迹》广播剧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活动中斩获佳绩

撰稿:2022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许航迪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5-10-30


近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活动在广东省江门市圆满落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音频研究与创作中心与漳州人民广播电台首次联合创作的微广播剧《时空航迹》,在此次全国性权威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重点推荐作品。展现了我院在广播剧创作中的扎实功底与创新活力。

该剧以我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为题材,以青年视角为切入点,以航空人的热血故事为笔触,运用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手法,展现了中国两代航空人的精神传承与使命担当。作品上线后,即在央广云听、学习强国、蜻蜓FM、喜马拉雅、猫耳FM等主流音频平台同步推送,实现了融媒体传播的广泛触达。

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活动被业界视为中国广播剧领域的权威奖项。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声音的戏剧”,具有独特的听觉魅力。微广播剧则是在传统广播剧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型艺术形态,正以其时长短、节奏快、适配多终端传播的特点,成为融媒体时代声音艺术的新载体。



此次《时空航迹》的主创团队成员——人文与传播学院2025届的校友周欣怡与刘芮洋同学,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嘉庚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与饱满的创作热情。周欣怡同学表示,《时空航迹》讲述的是一代代航空人的拼搏和传承精神,两代飞行员虽隔着六十多年的光阴,却因共同的理想和使命而产生共鸣。广播剧作为纯粹的声音艺术,让我们拥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它可以增强我的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这一切都让我在创作中感到幸福与满足。我们希望通过人物的对白,通过声场的搭建,让听众“听见”中国航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听见”那些默默奉献的航空人,“听见”梦想与牺牲背后的温度,也“听见”我和搭档对笔下角色的珍视,对广播剧创作的喜爱。

刘芮洋同学表示:《时空航迹》是一部凝聚了众多心血的作品,它的成就离不开创作过程中邓葳老师的悉心指导、业界导师漳州人民广播电台黄伊君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它为我留下了大学最后一年当中极为珍贵美好的回忆——那些一起创作剧本、充满录音棚的欢笑、熬夜剪辑音频乃至得到肯定的日子,在我每次点击收听这部作品的那一刻,都会在我的记忆中闪闪发光。

2012 年在首届中国微广播剧大赛中获奖以来,人文与传播学院音频研究与创作中心始终秉承 “创声、创新、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在声音艺术领域深耕十三年。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业界资源对接、毕业联合制作等多元化培养模式,为有声艺术行业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创作人才。近年来,中心师生创作的广播剧作品已超百余部,多部优秀作品先后在央广云听、中国有声阅读、学习强国等权威平台播出,更在全国各级广播剧及微剧大赛中屡获殊荣,成为高校有声艺术创作领域的闪耀力量。

音频研究与创作中心主任邓葳表示,该广播剧在2025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的荣誉表彰和获奖,标志着我院的创作力量在艺术质量和思想深度方面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未来,团队将继续坚守声音艺术创作的初心,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聚焦时代主题、挖掘优质题材,推出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有声作品,深化与业界的合作交流,不断探索融媒体时代声音艺术的创新路径。


撰稿:2022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许航迪

审核:人文与传播学院 邓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