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术论坛第30讲】李子易——艺术地聆听:谈谈声音艺术中的三种聆听模式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1-07-23


   2021年727日下午,文传院“人文学术论坛”第三十讲在卓尔厅(主1#508)如期举行。

李子易老师演讲题目为《浅谈声音艺术中的三种聆听模式》。文传院全体老师到场参与,听完演讲后与主讲老师进行了广泛交流。

李子易老师对声音艺术作了较为生动的演示和讲解。她通过现场几个简单的声音演示,引领我们静心去关注声音,开始思考声音的聆听模式。她指出,声音艺术中有三种比较常见的聆听模式,一是因果聆听模式,二是语意聆听模式,三是简化源起化聆听模式。米歇尔·希翁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 因果聆听、语义聆听和简化聆听。“因果关系聆听是最常见的,它是为了获得发音原因(或声源)的聆听。语义聆听是指用来解释一段信息的编码或语言: 口头语言,当然还有莫斯电码和其他类似 的编码。这种以极其复杂的方式运作的聆听模式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且被研究得最广泛。简化聆听是指那种以声音本身的特点为中心的聆听模式,与它的因果和意义无关,”李子易老师介绍道,“米歇尔·希翁论及的三种聆听模式对于指导我们聆听声音具有重要的意义。”接着,她以这学期实践周学生的声音作品为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声景音概念。一般来说,声景音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调性,二是声音信号,三是声音印记。最后,她认为,在声音日益嘈杂的今天,学会聆听声音,认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才能领略到声音的美,进入声音的艺术世界。

李子易老师演讲完,黄晓丽老师对李子易老师的演讲做了简要的评议。黄老师指出,李老师的演讲,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声音的诗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非常有趣的大门。随后,一些老师对声音艺术和声音叙事、声音画面与声音印记之间的关系与李老师进行了简短交流

最后,苏新春院长作了简要发言。李子易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实践周声音训练,在十天的时间就让大一的学生进入到专业的声音训练中,而且作出了较为精美的声音作品,让人惊叹,也发人深思。他提出,“真正的教学就应该打通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地训练各个环节,实现它们的无缝对接,做到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而有用,培育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砺出学生坚实的学业基础、学科素养。这也是实现多学科融合、应用性培育的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