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语言政策智库论坛 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研讨会顺利召开

撰稿: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3-04-20



202347日,第二届语言政策智库论坛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克立楼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会议由“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课题组主办,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承办,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协办。自3月“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两会召开以来,课题组围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进行课题探索,从现状观察、趋势发现、对策提出的前瞻性视角推进课题研究。在“面向未来两岸统一进程”的研究主旨下邀请全国语言政策研究的知名学者齐聚厦园,为“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智库研究力量。本次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喀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商务印书馆、江苏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广西大学、青岛大学、贵阳学院以及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单位的近50位专家学者们参加会议。


大会集体合影


开幕式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第一研究室主任李焱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厦门大学社科处张随刚副处长,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赵世举主任,中文系党委高忠华书记,喀什大学教授、人文学院党委杨波书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焱副主任主持

张随刚表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重要特征,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海峡两岸关系中,语言文字的关系是最深层的,最不可改变的,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一事实,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凝心聚力功能。


张随刚副处长发言

赵世举对本次会议在语言政策研究、智库研究方面的价值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表示一直对教育教材中心的研究工作保持关注。赵主任提出在当今形势下要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大力加强预案文字智库的建设和研究,并期待智库研究在两岸凝聚和两岸发展方面发挥前瞻性的作用。


赵世举主任发言

高忠华从如何贯彻二十大精神、发挥厦门大学中文系区域优势的角度,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价值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高书记表示厦大中文与喀大人文近年来建立了友好的深度合作关系,热烈欢迎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杨波书记一行赴会指导。


高忠华书记发言

杨波表示近年来喀什大学与厦门大学的关系愈发紧密,借此代表喀什大学向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同时也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杨波书记发言

本次智库论坛暨研讨会包括了四场大会报告和两个分论坛,与会代表聚焦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语言生活研究、语言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国家语言治理体系与语言规划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大会报告(一)

第一场大会报告由商务印书馆编审、副总编辑余桂林主持,江苏师范大学苏金智教授与谈。

余桂林编审主持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的报告为《现代人应具有现代语言能力》。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超语时代,现代人应该具有四种现代语言能力,一是具有三语能力,二是了解手语、盲文,三是具有图符能力,四是具有现代语言技术能力。要树立社会沟通无障碍的理想和“多语主义”理念,为现代人获取现代语言能力创造条件。


李宇明教授线上报告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的报告为《中国语言文字智库建设的实践及思考》。语言文字智库建设,是社会发展所需,得力于多方面因素的驱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国家语委和相关部门及地方语言文字类科研机构为基础,以两批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为引领的国家语言文字智库格局。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化解。


赵世举教授报告

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郭熙教授的报告为《海外华语传承实践对两岸语言文字协调的启示》。海外华语传承中,两岸语言规范标准的差异带来一些困扰。在两岸统一的进程中,认真总结海外华语传承领域的实践经验,会给未来两岸语言文字规范的协调等带来一定的启发。无论是港澳式的“一刊两字,繁简由之”,还是马来西亚平面华媒的“题文分开”,亦或是美国一些平面媒体的“遵重来稿”,这些特殊环境下的“大发明”,都以方便全球各华语区不同作者和读者为目的,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郭熙教授报告

与谈人苏金智教授总结了三位教授的报告,并以ChatGPT对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和对语言能力差异的影响为话题提出问题,李宇明教授从ChatGPT“滔滔不绝”的特点、其获取的交谈数据以及伦理学角度作出回应。


与谈人苏金智教授


大会报告(二)

第二场大会报告由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海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主持,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与谈。


江苏师范大学苏金智教授的报告为《中华语言文化基因是凝聚两岸民心的强大力量》。中华语言文化基因是两岸血脉、语脉和文脉的源头。通过中华语言文化基因在历史演变中的表现,既可以从不同变体看到差异性,也可以从其同一来源看到共同性。要凝聚两岸民心,既要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基因共同性的研究,还要坚决反对无视共同性而夸大差异性的政治操作。


苏金智教授报告

我院院长、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的报告为《两岸统一进程中语言政策制订依据及实施选项》。语言政策的制订必须服务于两岸统一大业,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现实各方面因素、吸收历史经验,对统一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势做出前瞻性预判和规划。基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语言政策将会形成“一体化”与“多样化”两种选项。“一体化”语言政策指以大陆现行语言政策为标准在中国台湾地区实行与大陆地区同等的语言政策。“多样化”语言政策指两岸实现统一后在确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法定地位前提下在中国台湾地区可以实施与大陆地区不同的语言政策。两岸语言学者应该勇担历史使命,推动两岸语言文字“求同化异”,向着“语同声、书同文、人同心”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苏新春教授报告

与谈人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邀请苏新春教授对“两岸语言政策标准的上严下宽和内严外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与谈人屈哨兵教授


大会报告(三)

第三场大会报告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韩荔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副主任贾媛研究员与谈。


韩荔华教授主持

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的报告为《一国两制背景下的语言政策、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报告将台湾地区和大湾区的有关“语言生活”及其治理的各个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下一步哪些问题可以讨论、语言生活的整体面貌走向如何、语言生活的重点领域如何确定、有没有在更大范围之内进行探索、组织哪些资源力量来执行等实践方面进行深度探讨。


屈哨兵教授报告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的报告为《语言政策研究的学术定位与研究方法》。报告讨论了语言政策的内容核心及学术定位,认为语言政策的本质就是语言变异导致的语言选择,语言同时承担了多种社会功能,并作为不同现象的表征。相关研究具备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特点,需要在首先明确研究问题本质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此外报告还展示语言政策研究的若干种多学科路径,及其研究的核心特点。


赵蓉晖教授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张维佳教授的报告为《语言资源价值与价值优先》。报告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语言政策发展规律两个维度,探讨语言的资源价值与价值优先问题。语言的“资源价值”逐渐成为学界乃至社会的共识,除了交际和思维工具以外,语言还是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非常值得从“资源”角度进行发掘、抢救、整理和研究。


张维佳教授报告

商务印书馆编审、副总编辑余桂林编审的报告为《台湾语言政策新动向》。报告指出近些年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在语言政策上动作不断,先后推行所谓的“国家语言发展法”,推出所谓的“2030双语‘国家’政策发展蓝图”,并在具体措施上要求有关机构和地方县市落实这些规定、蓝图。通过回溯亲绿人士的相关研究文章和发表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当局推出这些政策措施,其实质仍是为了“重建与发扬台湾语言文化”,放弃“国语”的官方语言、通用语的地位,从而达到“去中国化”的企图。


余桂林编审报告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宝蓉教授、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博士生陈祥祺的报告为《台湾地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变与不变——基于课标(纲)和教材的研究》。报告通过选取台湾地区中小学三个历史时段(“统编版”时期、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时期、十二年“国民”教育课程纲要时期)的语文课标(纲)和语文教材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以此挖掘台湾地区语文教育的“变”与“不变”,亦可明确“台独”文化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肆意浸淫,进而为两岸中小学语文教育交流合作探寻空间与方式。


张宝蓉教授、陈祥祺博士生报告

喀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郑燕教授的报告为《新疆南疆高质量“推普”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谈起》。报告从分析我国近五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特点、进程和预期目标等内容入手,以南疆K地区“推普”模式为个案展开研究,提出应加大语言治理和语言建设力度,创新“推普”的实践模式,以期为新疆南疆地区高质量“推普”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提供思路,促进“推普”提质增效。


郑燕教授报告

与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贾媛老师聚焦本场6个报告的具体内容,从内容、方法、价值及对策角度跟各位教授深入探讨。


与谈人贾媛研究员


大会报告(四)

第四场大会报告由《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张雪梅教授主持,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郭熙教授与谈。


张雪梅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张雪梅教授的报告为《试析台湾地区华语文能力测试(TOCFL)》。报告首先对TOCFL的产生背景、发展、理念和构成进行介绍和分析。之后结合其具体操作与实施,拟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1)下新HSK考试设计和实施进行对比,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张雪梅教授报告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晓芳教授的报告为《台湾青年语言认同研究》。闽南方言“国语化”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在台湾地区青年中已成主流民意。台湾地区青年拥护闽南话(台湾地区称“台语”)为官方语言,认为闽南话比普通话更为亲切,显示岛内语言文化认同出现不利变化。为此,报告建议应及早将台湾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家语言文字整体规划当中,建立语言文字的对台工作体系,建设两岸语言文化智库,累积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两岸融合的文化基础。


吴晓芳教授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贾媛老师的报告为《粤港澳大湾区多语语音资源库构建与初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字状况极为复杂,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语言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桥梁。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但语音变体现象明显,对于香港和澳门学习者而言,普通话是第三语言,而对于大湾区的学习者而言,普通话是第一或第二语言。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变体特征,通过构建多语语音资源数据库的方法,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对普通话语音习得的影响。


贾媛老师报告

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郑泽芝教授的报告为《两岸术语求同化异资源构建研究》。报告发现海峡两岸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有了不可忽视的差异,其所致的术语同形异义,同实异形问题(各领域术语差异大部分在30%以上),已经成为不同领域交流的障碍,不可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术语统一性研究是两岸“双赢”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对照资源的基础上,语言学家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行求同化异研究就是第二阶段的工作。


28 郑泽芝教授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丹丹教授的报告为《境内外特殊人群语言服务的政策现状》。报告指出现有政策多关注伴随性语言障碍儿童,属于原发性的发展性语言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尚未得到重视,而欧美和我国港台地区多出台专门方案针对为发展性阅读障碍人群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这启示未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诊断和干预服务体系,保障发展性语言障碍及阅读障碍学生的教育权利。


梁丹丹教授报告

与谈人暨南大学郭熙教授就身份认同调查的方法与效果与吴晓芳教授深入交流。


与谈人郭熙教授


分会场(一)

分会场一由闽南师范大学肖模艳副教授主持,浙江师范大学讲师、中国华侨华人(浙师大)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浩峰老师与谈。


本场共有八位嘉宾进行了报告分享,分别是肖模艳副教授《两岸基础教育阶段标点符号对比》、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园园教授《台湾本土语言教育政策的现状与分析》、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洪桂治副教授、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侯一秀《台湾地区服务海外中文教育师资状况调研》、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商钟岚副教授《台湾地区外语教育政策的梳理及思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韩荔华教授《大陆网友对“国”字类词语的态度及其情感探析——以小Sins留言使用“国手”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为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世海副教授《论台湾地区初中历史教材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策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龙东华老师《台湾地区新住民语言教育政策的嬗变及思考》、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荻副教授、孙浩峰老师《台湾民众字母词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


分会场(一)合影


分会场(二)

分会场二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杜晶晶教授主持,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郭光明副教授与谈。


本场共有八位嘉宾进行了报告分享,分别是杜晶晶教授《基于深度访谈的台湾民众手机语言生活构成及策略研究》、郭光明副教授《从台湾社会的“双语教育检讨书”系列看台湾的双语政策》、广西大学国际学院吕峡老师《两岸国际中文教育文化课程的融合与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田静老师、南宁师范学院周飞老师《两岸国际中文教育语言能力标准体系对比研究》、喀什大学人文学院黄云峰副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南疆企业的使用情况》、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中文系刘锐老师《港澳教育领域的术语使用与规范》、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为副教授《台湾网络多元内容中简体中文应用的定量分析研究》、闽南师范大学魏丹婷老师《基础教育阶段标点符号教学问题与对策》。


分会场(二)合影


闭幕式


会议闭幕式由郑泽芝教授主持,杜晶晶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共有32篇论文报告,从观察者、学者实践者、谏言者三个视角出发,对语言生活涉及的多个领域、语言教育的全部领域、语言政策作为材料和策略的两个定位聚焦,体现了当前语言政策智库研究立足观察、着力实践、探索谏言的研究趋势。本届论坛的研究还体现出指向当下、指向未来的突出特点,在对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与应用集中关照、对当前台湾语言生活、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重点关照的前提下,面向未来探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的执行效果、探讨两岸统一进程中语言政策的策略研究。第二届语言政策智库论坛还就语言政策智库研究的背景、理论、方法、价值与实践的研究系统角度进行探讨。


杜晶晶教授总结


苏新春教授总结

 “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课题首席专家苏新春教授表示,该课题研究与以往纯学理研究不同,在充分观察当前真实现状的前提下以学者们的学术积累与学术敏感为储备,实现面向未来谏言、践行的智库研究新探索,今年两会后对台问题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这是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也是当代语言政策研究者、语言学研究者的时代任务。感谢厦门大学、喀什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与会专家的鼎力支持,感谢会务组的周到安排,感谢课题组团队的合力探索,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郑泽芝教授宣布会议结束。


撰稿&摄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