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之行——记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周文艺采风活动

撰稿: 编辑:宣传中心 王玉涛 发布时间: 2019-07-05



72日上午,在李建明、庄清华、邱宏光、张期达、吴秉勋等老师的带领下,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同学外出进行实践周文艺创作采风活动。活动在龙海“龙江颂歌”主题公园、漳州古城等著名景点开展。


上午10时,同学们抵达“龙江颂歌”主题公园。 “龙江颂歌”主题公园是为了纪念几大公社联合抗旱壮举的风景区。1963年春,九龙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榜山公社洋西大队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主义精神,淹掉300多亩即将收成的小麦和甘蔗,支持堵江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全县的抗旱斗争。在北溪堵江中,出现了“损失八百算啥,救活六万要紧”的角美公社沙州大队典型事例;在南溪堵江中,出现“200多亩良田被淹是小利,拯救下游三万多亩水田是大利”的东泗公社西岭大队的壮举。这些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被著名诗人郭小川写成通讯报道,以后又被改编成著名的京剧《龙江颂》,“龙江精神”也被传遍大江南北。


同学们参观了由郭沫若先生题字的龙江颂主题馆。馆内主要介绍了《龙江颂》所传承的传统精神和历史文化。京剧《龙江颂》具有结合了话剧《龙江颂》和芗剧《碧水赞》而形成的“龙江”风格。是继八大“样板戏”之后又一部影响力巨大的现代京剧。



坐落在龙江颂主题馆对面的是洪树德陶瓷艺术馆。洪树德教授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陶艺作品在国内外展评中屡获嘉奖,同时曾被轻工部、中国美协、中国陶瓷协会等聘请为多项赛事的评委。



馆内展品丰富,门类众多且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如产自中国厦门的珠光青瓷,原得名于日本高僧村田珠光,是洪树德教授的努力使其重新在中国出现;素三彩,明清时期出口到日本,体积小,经历一百多年,窑口虽断,但在日本存有许多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素三彩才得以艰难恢复。


洪树德先生从事陶艺创作六十余年,不断创新。福建省曾经没有花釉,八十年代时,洪树德先生带领学生研发了多种材质立粉,这种材质立体且不会反光,可广泛用于壁画,才使花釉技术在福建立足发展。如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对面的大剧院中,就挂着通过这种工艺制成的壁画。


公园内除了展览馆,还有许多见证了龙江旧事的古窑旧址。



中午11时,离开“龙江颂歌”主题公园后,同学们前往漳州古城,感受漳州当地的饮食魅力和文化艺术。


小洪四果汤、曾记肉粽以及松树拌面等当地美食让大家唇齿留香,而林语堂纪念馆、漳州古庙等地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气息。



下午3时,同学们集合并从古城返校。这次采风是18中文来校以来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在采风活动中,大家初步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普通人身上发出的光彩,收获特别大。虽然到校时候已经是傍晚,但是大家没有一点倦意,而是感到兴趣盎然。



撰稿/摄影:18中文1班陈曼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