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学院中文系圆满召开第一次《大学语文》编写讨论会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2011年12月20日,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经管大楼的六楼休息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教师济济一堂,热烈讨论中国独立学院的第一部大学语文教材——《应用型大学语文》的编纂工作。

    当前,随着高等教学大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独立学院已达三百余所。大学语文课程是这些独立学院的通选课程,有着庞大的选课人数。然而,目前独立学院所采用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基于普通高校的特点编纂的,已越来越不适应应用型教学的实际。在这种背景下,一部能够适应教学实际的《大学语文》便成为了各独立学院翘首以盼的迫切需要。为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顺应潮流、敢于创新,开始着手编纂中国独立学院的第一部大学语文教材——《应用型大学语文》,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应用型的大学语文教材,意义深远。

  “独立”、“应用型”是这部大学语文教材的本质特点和编纂原则。为了贯彻这一原则,中文系教师各抒己见,在精彩观点的碰撞中闪现出渴求一部自己教材的智慧火花和理性之光。例如关于大学语文如何既保持与中学语文的相似性,又具备独特形态和风貌?杜晶晶老师指出:大学语文既要与中学语文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又要体现更高层次的阅读品质,因此凡选入中学课本的篇章一定要规避,要重点体现出大学阅读的特点。而关于应用型大学语文的功用,朱盈蓓老师说道:“从价值意义来说,大学语文应当培养学生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而《应用型大学语文》除了要完成这一使命,还应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特点,兼顾工具层面的意义。”亢巧霞老师则强调《应用型大学语文》的体例应不同于以往,建议不要依据传统文学史的线索,而要有自身的鲜明特点,通过独特的归纳来体现应用型的特点。卜祥忠老师则从器物之美、自然之美、人生之美等角度谈了自身对《应用型大学语文》应涵盖内容的看法。另外,与会的沈玲老师、庄清华老师、袁碧霞老师、陈晓霞老师、郑育琛老师、沈顺玉老师、尚光一等老师也从各自角度发表了看法。最后,苏新春院长综合大家的意见,以学者的思辨和清晰的逻辑指出:“总体上来说,《应用型大学语文》要体现自身特色,既不能将其变成中学语文课本的加强版,也不能将其变成中文系文学史教材的缩略版,其一定要体现‘独立’、‘应用型’的自身特点。在具体编排上,则可按情感、志趣、责任等不同分类角度来选取虽不常见、但让人喜闻乐见的美文,以让学生在审美中得到教益,这就是应用型的体现。”在苏院长的指示下,与会教师达成了关于编选体例等初步意见,并决定会后分头搜集资料、加深思考,为下一次的讨论做好准备,争取将这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大学语文教材早日出版。

     (供稿:尚光一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