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金庸小说的现实意义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11月17日下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杨春时教授为中文系新生带来一场主题为“金庸小说的现实意义”的学科专业入门指导讲座。
金庸武侠小说共有14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依碧鸳”。这14部小说,雅俗共赏,发行量冠于全球,成功的秘密在于哪里?杨教授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用现代小说的手法和观念对侠义精神进行阐述。
“侠客经历了从社会角色到文学形象的过渡。”杨教授向大家讲述了侠的来源及发展历程。侠客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先秦时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身份,即在法制外以个体暴力解决社会问题的群体。汉代后,侠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却成为人们社会理想的寄托。于是,侠便成了文学想象的对象,并由此产生了武侠小说,演化了无数侠客形象。
古典武侠小说由于日趋世俗化、理性化,逐渐走向末路。20世纪的新武侠小说另辟蹊径,向个体情感发展,用情侠取代义侠,带来了武侠小说的鼎盛。金庸继承了新武侠小说写情的传统,同时又有突破,即用现代观念写人性。杨教授指出,金庸的武侠小说完成了古典武侠小说向现代武侠小说的转化。
金庸小说是如何对侠进行现代化描写?杨教授说:“金庸小说打破了善恶对立的模式,他将英雄还原为普通人,描写人物的复杂人格。他还打破了世俗社会和江湖的分割对立,将江湖世俗化,描写江湖斗争,描写侠世界的沦落。他的小说揭示了人的本质。”杨教授还指出,金庸的武侠小说消解了忠义观念和尚武精神,瓦解了古典小说的乐观精神,表达个人抗争的无力感和孤独意识,透露出悲剧感。在小说中,金庸瓦解了古典小说的崇高风格,形成荒诞性的戏剧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鹿鼎记》里的韦小宝。
“没有人能够超过金庸,就像《唐吉柯德》终结了欧洲骑士小说一样,《鹿鼎记》终结了中国武侠小说。” 杨教授认为,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造诣最高的当属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