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非常世界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6



 

花开花谢愁香残,岁终年初逝韶华,粉堕香残有谁怜? 梦里幽怨与谁诉,空悲愁。
蝶团蜂阵春解舞,万缕千丝终不改,落絮轻沾任他随。少时休笑本无根,凭尔去。
                                                                   —— 题记
 
                              一:咏黛魂
她,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她,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她,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她,心姣比干多一处, 病如西子胜三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中多少脂粉英雄,多少芳艳群钗,用她们的血与泪谱奏成了一首惊世骇俗的回响曲。红楼是一部悲剧,林黛玉更是悲剧的精魂之所在。她的身世,她的性情,她的情感,她的命运,她的归宿,从来总让几多古今人——偷拭一怀辛酸泪!“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也便有了黛玉非常的世界——悲。 
                                     
              (一)、飘泊亦如人命薄——林黛玉的悲凄身世
一如她自命“草木之人”, 林黛玉便是那株绛珠草的灵魂转世,是绛珠仙子的化身。这里写她有如仙般的出身就点破了她注定应生活在不同于他人的世界,正如脂砚斋在此处的朱笔旁批有所点破:“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诚然如是,林黛玉虽为绛珠之体,但在转世为人之时,亦是身世凄凉。虽是落世钟鼎之家、书香之门,无奈命途不济,幼时失母,不期数年又痛失慈父。更可悲可泣者,家中更无多兄弟,根本无依无靠。这样,她就只能完全寄身于贾府篱下,委嫁于东风了!被贾府“收养”一词更是“二字触目凄凉之至!”一个人最大的苦命正是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寄人篱下。而林黛玉性命之凄苦,更是可想而知了。她的非常世界也慢慢有了“悲”之雏形。
 
              (二)、为君那得不伤悲——林黛玉的性情多愁
    花处姐妹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而林黛玉有其不同于他们的性情,她有藐姑仙子的仙和洁,她有洛水神女的伤,她有湘娥的泪,她有李清照的伤感,她有杜丽娘的自怜,她有冯小青的幽怨,她......总之,在她的身上,集中了传统性格和传统美学理想的种种特点,而镕铸成一个完美的活生生的独特个性,更造就了她的性情,——多愁善感。也就有了“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流传千古的葬悲之词。她毕竟走不进现实人的思想之中,并为世俗所不容,进而成就了一份多愁,演绎了一场悲剧,他的非常世界之“悲”也就渐渐成形。
 
(三)、暗洒闲抛却为谁——林黛玉的“血泪史”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绛珠仙子林黛玉的转世投胎,正为“还泪”于宝玉而来,可悲的是,这场爱恋的主人公,一个是摆脱不了家族束缚的贵公子,另一位却是寄人篱下的弱女子。一开始这场爱恋注定了不会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却牵动着一段“血泪史”。“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黛玉的“泪”,其实正是对宝玉“情”的点点滴滴的表白。木石前盟的坚贞,也正是从“泪”中表达出来。一次又一次次失落成空,情至深处,频添了多少份心理难以承受的艰难,在失望与悲伤之际,唯有以“泪”来抒发这份多愁的情感了。这也正是黛玉“泪”的全过程——林黛玉的“血泪史”。直至有一天,“欠泪的,泪已尽”,也就最终决定了黛玉的非常——“悲”的世界的发展流向。
 
(四)、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的精神归宿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首《葬花吟》,何尝不是黛玉精神归宿的一曲挽歌,“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生于花朝之日,当为花之精魂。她在葬花的同时,更是对自己悲伤世界的一种追悼。“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寿怡红群芳夜宴时黛玉所掣得的花签,也早已决定着黛玉最终的悲剧世界的终了。一世凄凉,终归早逝。林黛玉是一种诗性理想的代表与化身,虽具悲情却也发人深思。黛玉用自己的眼泪演绎了一个非常的世界,将凄伤的情结,叙说了一部震撼的传记,也成就了一个唯美的非常世界。
 
                         二:颂钗灵
她, “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她,“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她“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封建强加在她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她用自己的情与感抒述了一部深入人心的历作。她的家世,她的奴化,她的性情,她的矛盾,她的命运,无一不使人深叹——造化弄人,“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也便有了薛宝钗非常的世界——哀。
 
                (一)睿藻仙才淑仪风——薛宝钗的家世
 她属于“主子”的阵营,过着贵族般的优越生活,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且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成为封建社会中最典型的傀儡—— 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生活的世界和思想世界与他人的不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纵使她丸说冷香,水亭扑蝶,但是依然隐藏不住她骨子里的奴性,这也是她生活的世界的悲哀,也就塑造了她非常世界的——哀。
 
              (二)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的性情
薛宝钗可堪称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不过说她的貌美。她的无情,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为封建道德而活,更是可哀可悲之处,但这里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这也是薛宝钗不同他人世界至哀之处。
 
         (三)红颜命薄今古同,金玉良缘终悲苦——薛宝钗的悲哀命运
薛宝钗牢牢把握着现实的机会,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即便是成婚她是替代黛玉与贾宝玉成婚的,她苦心设计的与贾宝玉的婚姻不仅使宝玉抱恨终生,也让黛玉无比凄惨地含恨冤死。“红颜命薄今古同,俗尘万事自有因,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红楼的最终悲剧——贾宝玉的遁入空门,林黛玉的香消玉焚,薛宝钗的抱憾终身,要怨谁?
我想,不能将罪过全归咎于薛宝钗一身,只能说是封建的礼教和“吃人”的制度使红楼最终的悲剧产生的根源,薛宝钗只不过是封建制度下的一颗被残害的毒果,她生活的现实和内心非常世界更表露了哀。
 
    后记:
 山中高士晶莹雪,质本洁来还洁去,孤标傲世俗谁隐,仍一样花开为底迟,红颜命薄今古同,金玉良缘终悲苦;
睿藻仙才淑仪风,任是无情也动人,藏心叠叠复重重,却有情难自禁之时,俗尘万事自有因,琴边衾里总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