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山与当地历史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6



 

双髻峰(朱熹)
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乱峰前。
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峰。
                             ——题记
 
天成山,古称双髻山,自古以来便是长泰县的八大景之一。她青翠的山脉将十里村置于一个半包围中,是长泰县县城武安镇的天然屏障。不仅如此,天成山还承载着十里村的兴衰历史,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双髻晴云”,还述说着一个庙(瑞烟岩寺)、一家人(杨莹钟家族)、一员将(郑成功)的故事。
 
青岩巨石(官帽石),沉淀着古人立志的决心;高耸入云的平台(石鼓),回响着戚继光、郑成功抗倭斗争的厮杀呐喊;宽阔凉爽的古石室(布政厅),布政使杨莹钟在此集徒讲学、培养仕子。而窄小潮湿的石室,竟是当年郑成功的银库。山下斑驳模糊的石岩厅(杨氏宗祠),则是杨氏族人抚今追昔的场所。
 
但是,这种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方法,并不是马洋溪旅游局的首创。明朝万历神宗年间,杨泰便带自己的两个儿子,杨莹钟与杨鼎钟,隐居于天成山观音洞,刻苦读书,最后成就了“一门三举一进”的佳话。杨莹钟晚年,被天成山的天然景观所感动、用两年的时间在天成山上建立了天成园林,真正将天成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起来。马洋溪生态旅游的天成山景点,便是在杨莹钟的天成园林基础上建立的。
 
现在的天成山,在老年人眼里,是古代文人斗士的奋争历史;在青年人眼里,是新一代的他们施展身手的竞技场,谁能驾驭了此山,谁就能创造新的历史,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创造活的经济新点。